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kycomic.net/weihaijiaoyu/ShowArticle.asp?ArticleID=76911 文章摘要:,山楂旗鼓相当上证,长滩柳亸花娇湿淋淋。
“山东省小学书法学科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”于2016年12月13日在山东省泰安师范附属小学拉开帷幕,我有幸作为比赛选手参加了此次活动,并荣获乡村组教师一等奖。荣誉的背后饱含着领导、同事的关心与帮助,此次活动,最大的收获是自己历练了,见识了,成长了。
今年的优质课比赛既重视学科的专业素养,又重视德育的渗透,不同选手的课例展示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,真是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。一节精彩的书法课的诠释最本源在于老师,这是我最大的体会。
难忘的一节课
作为参赛选手,比赛那天紧张又激烈的感受让我终生难忘。临近上场的10分钟,我在露天阳台上徘徊,“上课时教态一定要自然、亲切,语言一定要有亲和力,眼里一定要有学生。”袁老师的叮嘱一次次在耳边回响。
随着哨声的响起,属于我的30分钟的课堂大门打开了。撇开一切顾虑,我全身心投入到与学生的交流当中,每一个环节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,从“中”字的解析,到垂露竖和悬针竖的探究学习,再到两种竖画的应用及“中”字的分析、书写,我的引导和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融为一体,浑然天成。哨声再一次响起,我终于舒了一口气,虽然一节课下来也有缺憾,但我已竭尽全力,对自己无憾。
扎实的书写基本功为书法课堂增光添彩
书法老师扎实的书写基本功会为课堂增光添彩。这节课在导入新课后,要板书课题“竖”。我提起毛笔,在墨盘里蘸满白色的国画颜料,镇定自若地挥毫泼墨,黑板上一会儿就出现了一个漂亮规范的欧体楷书“竖”字,顿时学生的眼睛亮了,脸上纷纷露出赞叹的神情,那种跃跃欲试的书写欲望展露无余,无形当中老师为孩子传送了榜样的力量。
任何一位书法老师的书写基本功都并非凭空而来,可谓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。回想自己从2012年参加山东省骨干书法教师培训以来,多少个夜晚,为一个笔画的起收转折而反复练习;多少个双休日,为临摹一幅像样的书法作品而伏案挥毫;多少个寒暑假,为了参加书法培训而远赴他乡。一步步走来,我在磨练中进步着,在磨练中成长着,也在磨练中收获着。
深厚的书法底蕴是设计一堂精彩书法课的基石
书法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书法底蕴,才能对汉字、书体特色的研究、解读准确。这节课我讲的是欧体笔画——竖,从“中”字的解读引入新课,先出示“中”字的甲骨文以解读“中”字:上有旌旗,下有飘带,旗杆正中竖立,一个“中”字便昂然挺立。然后出示“中”字的书体演变:无论书体怎样演变,这一竖始终正中竖立,顶天立地。精准的讲解让学生沉浸其中,感受着书法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在品析不同书法家笔下的“中”字这一环节,屏幕上出示了柳公权、欧阳询、颜真卿三位楷书大家的“中”字。三个“中”字并肩而立,各有特点,与书法家的历史背景和毕生经历相结合,阐述“字如其人”的道理。
回顾我的这节课,需要改进的有以下几方面:课堂节奏前松后紧;展示学生练习的选择有失误;老师范写演示时用的墨汁浓度没有提前兑好。
听课收获
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来自滨州的陈晓昀老师执教的《反捺》一课,陈老师沉着从容,举手投足间尽显学者的风范。从汉字的解读到笔画形态的触类旁通,再到间架结构的虚实连断,娓娓道来,语言精准、专业,让人切实体会到汉字的演变是一脉相承、生生不息的。
来自枣庄的刘敏老师在执教《浓浓的中国福——左右结构》时,在导入环节把传统的春节贴对联的场景搬到了讲台上,学生仿佛置身于春节的喜庆气氛当中,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又接受了别样的书法教育,寓教于乐,回味无穷。
书法艺术高度抽象,如何让抽象的点画变得具体而形象呢?参赛的老师们真是八仙过海,各显其能。有的老师把大白鹅搬到了屏幕上,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竖弯、竖弯钩的优美自然;有的老师把柳叶展现在学生面前,让学生体会撇画的飘逸灵动;还有的老师用弯刀与捺画相对比,让学生领会捺画的舒展有力。晋朝卫夫人的笔阵图——点如高峰坠石,横如千里阵云,竖如万岁枯藤,更是备受讲课老师青睐,讲解时图文并茂,让人一目了然。
参加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既是一次磨练,又是一次成长。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教师,就要不断地学习、钻研、沉淀、反思,扬长避短,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!
(责任编辑 张 艳)
|